轻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七十年代契约夫妻 > 127. 第 127 章 二更
    小军爸爸立刻跟陈凝说:“小军他体温降下来了,刚才护士给量过,说是38.5度。”

    丘大夫也说:“咳喘也有好转,之前开的麻杏石甘汤只给患儿服用了一半,剩下的还要不要断续给他服用?”

    陈凝的眼神落在小军身上,也看了出来,患者现在呼吸平稳了许多,还有些喘,偶尔咳嗽两声,但比他刚入院时的情况确实好了许多。这就说明,麻杏石甘汤对他来说是对证的。

    对于丘大夫的问题,陈凝暂时并没有回答,她先走了过去,给患儿把了会脉,然后就说:“剩下的药可以倒了,不需要再用。我给他重新开个药方。”

    说完之后,她就开始低头写药方。

    小军爸爸这一夜几乎没睡,一直守在患儿床前,他是亲眼看着孩子病情一点点好转的。

    所以他现在对陈凝的医术已没了怀疑,陈凝在那写字,他就客气地等着,态度比昨天刚见到陈凝时好了许多。

    陈凝将写完的药方交到小军父亲手上,告诉他:“这个药方大概吃两天,小军的体温应该就能恢复正常,但余症还需要继续拔除,到时候我再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这中间门有什么事,你可以去中医科415室去找我。”

    说完,她就从221病房走了出来,又去看了看陆家林的孙子。

    不出意料,那孩子又有所好转,已无大碍。她过去的时候,患儿正乖乖地坐在床上玩着积木,看上去与正常孩子已相差无几。

    这边的事忙完了,陈凝转身就出了病房,陆家林一直把她送到呼吸科病房区入口,这才客气地跟她道别。

    他送走陈凝也转身往回走,走到半路,小军爸爸叫住他,向他打听:“陆老哥,你说这小陈大夫开的药方是不是真的很不错?”

    陆家林露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,说:“那肯定的,要不然中医科那几个老大夫也不会放她自己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这几天我一直在医院待着,打听到不少事。这小陈大夫的事,我也听说不少。说起来,她还是六院的名人呢。”

    小军爸爸很惊讶:“她还是名人?怎么有名啊?”

    陆家林在院里待着没事可做,闲着也是闲着,就在走廊里跟小军爸爸聊了起来。

    两人说了几句,别的家属看着了,也凑了过来,或站或坐在听着他们说话。

    呼吸科的大夫和护士们从走廊上经过时,也能隐约听到几句,自然也知道,这些人也提到了中医科的小陈大夫。

    众人七嘴八舌地聊着,一个护士拿着托盘走过来,说:“麻烦大家安静点,这里是病房区。不要影响别人休息好吗?”

    陆家林说得正兴起,却被这护士阻止,他觉得挺扫兴的。

    但这到底是医院,他便住了嘴,跟人打了招呼,回病房陪孙子去了。

    他走了,其他人自然就散了,走廊里也重新归于平静。

    陈凝从呼吸科出来之后,就回了中医科,上午她接待了五个病号,这里边还包括崔浩。

    崔浩第二疗程的针灸治疗已经开始,他现在虽然还需要他母亲送过来。但上楼时,都是他自己慢慢走上来的,不需要人扶。

    他现在的情况,主要是不能长时间门站立和行走,短时间门是没问题的。

    陈凝给他扎完针灸,正要起针时,黎东方和李大夫一起过来了。

    他们都听说陈凝在给一个患了痿证的患者在做综合治疗,现在患者来了,他们也想亲眼看看,陈凝到底把人治成了什么样。

    两个人过来时,孔大夫从自己的办公室里看到了,便也跟了过来。

    崔浩听到有人进来,他并没有像以前那样,急着找东西把自己的腿盖上。

    与此相反,他坦然地向进来的那几个大夫看过去,脸上也没有露出自卑窘迫的表情。

    几个大夫很快走过来,把他围在中间门,一个接一个给他切脉。黎东方还伸出手指在他腿上连连按了好几下,说:“开始长肉了,恢复得不错。”

    李大夫也有些感慨,他以为陈凝脉诊和开药的功夫已经很不错了,现在看来,他对陈凝还是不够了解。

    这姑娘年纪轻轻,在针灸上面的造诣足以跟一个成熟的老大夫相媲美。光这一手针灸术,就能看得出来,她是下了狠功夫的。

    肯下功夫的人,多少都会让人敬重几分。

    等看完之后,李大夫便朝着陈凝点点头,破例地多说了几句话:“小陈,现在咱院的中医大夫是青黄不接,年轻中医人才很少。我跟老黎他们都老了,干不了太久,以后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扛事,你…继续努力吧。”

    李大夫在不涉及专业的时候,很少这样长篇大论的说话,更不会说这种煽情的话。

    这时之所以这么说,不过是突然有感而发而已。

    说完之后,他自己先不自在起来,握拳放在嘴边,咳了两声,然后说:“人也看完了,老黎你还要在这儿待会吗?”

    黎东方摇头:“还有一堆事呢,先不待了。有本书刚才我忘给小陈拿过来了,我去取。”

    陈凝这时已经给崔浩取完了针,崔浩也穿上了鞋子准备离开医院。她就说:“还是我去拿吧。”

    崔浩见状,马上站了起来,跟陈凝告别。他走后,陈凝就和黎东方与李大夫一起走出办公室,孔大夫也在后边跟上。

    几个人沿着走廊往东走,走了大概七八米远,就看到一间门办公室的门开着。随便往门里看了看,他们便看到屋里有个穿着白大褂的大夫。

    他坐在椅子上,他双手交拢,手肘抵在桌面上,似乎在思考着什么,面上隐带愁容。

    在他斜对面,则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,那男人看上去昏昏沉沉地,无力地倚在桌边。

    陈凝认得那个大夫,知道对方姓梁。梁大夫在中医科的存在感并不强,在会议上他很少发言。

    周扬跟她说过,梁大夫是中医科里最看重经方的大夫,他给病人开方时,也大都用经方。

    按理说,那些药方都是医圣传下来的,如果辩证无误的话,治病应该是有效的。

    可事实却并非如此,梁大夫遇到大病和重病患者时,其治疗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。

    现在黎大夫看到他那副样子,心想他大概是碰到了什么难道。

    黎大夫便站在门口,问了一句:“梁大夫,怎么了?”

    梁大夫看到黎东方和李大夫都在门口站着,他们旁边还有中医科的后起之秀陈凝,他想着黎大夫和李大夫治病的效果都不错,他就下了决心,站了起来,走到门口跟黎东方说:“黎大夫,我现在碰上了难题,你们几位能不能帮我看看?”

    黎东方看了眼病人,没说什么,先走了过去,说:“行,有事的话,那咱们就商量下。”

    梁大夫面上带着迷惑,也有几分尴尬,指了下旁边的患者,说:“他是我堂弟,上个月他爸生病住院,他一直在医院陪床,累着了。再加上他平时工作也忙,没时间门休息,就病了。症状主要就是心悸、乏力。”

    “我诊断为脉结代,给他开了炙甘草汤,我自己感觉这个药方是对症的。可不明白为什么,效果就是不理想。”

    他说话的时候,黎东方已经把手搭在了患者腕上,很快他放下手,点头道:“确实是炙甘草汤证,你诊断得没错。”

    听他这么说,梁大夫更迷惑了,既然他诊断没错,药方也开对了,可为什么会没效果呢?

    李大夫向他要来处方笺,看了一眼,就说:“你这药量,按我的经验,有点少了。”

    黎大夫看过之后,也表示认可,并且补充道:“其实我也感到奇怪,我在乡下行医那几年,也常用仲景的经方。但按照药方来治的话,效果并不理想,遇上大病和重病,尤其如此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给患者加大了药量,居然就起效了。所以后边我自己在用药时,常常会按自己的经验来调整用量。”

    “但说实话,时至今日,我也不明白,到底是医圣的方子有问题?还是咱们现在的药材大不如前了?”

    “要说医圣的方子有问题,其实我是不敢信的。医圣的学说流传了这么久,怎么可能出问题,可这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呢?”

    他说完这句话时,李大夫面上也露出少见的茫然之色,显然他也思考过这些问题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他们听到陈凝在旁边轻声说道:“我认为是度量上出了问题。仲景药方中,很多药材都是以‘两’为单位,比如这炙甘草汤中,就要用到三两桂枝,二两阿胶,二两人参,四两甘草等等。但它这个‘两’跟现代的‘两’肯定不是一回事。因为各个朝代的度量衡都是有变化的。”

    “从明代开始,就有了古之一两为一钱的说法,而那时大夫们用药时也变得轻灵起来,现在也仍然沿用这个说法,把一两当成了一钱。”

    “但我在机缘巧合之下,听说这个‘古之一两为一钱’的说法是错的。事实上,仲景药方上的一两应该相当于现在的15克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用这个量来进行换算的话,梁大夫这个药方开的剂量就太小了,小了好几倍。那药效自然没办法发挥出来,因为你没办法指望一个幼儿把大人拽起来,这其实是一个道理。”

    听她说到这里,黎大夫和李大夫脸上全都呆滞起来,梁大夫更是愕然地张着嘴,喃喃地说:“这怎么可能,怎么可能?你是从哪儿听到的?”

    黎大夫则隐隐觉得,陈凝这个说法,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。

    如果这个说法一旦认定为真,那它所起的作用将是颠覆性的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这些老中医都清楚,有时他们明明诊断正确,按经方开的药也没问题,是对证的,可是药就是没作用。

    那是不是在朝代变迁中,度量换算出了问题呢?以至于他们平时在使用经方时,用的剂量偏小了?

    他与李大夫对望一眼,两个人都明白,这件事一旦核实,会有多重要。

    黎大夫沉下心,让自己冷静下来,然后他看着陈凝说:“小陈,你别急,你都知道什么,慢慢说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你说的真有可能,那我们不妨就这件事,来做一些实验。”

    陈凝则说:“我没什么想瞒的,该说的我都会说。至于做实验的话,梁大夫这位患者就是现成的。如果他同意,可以先在他身上试试的。”